农业文物大征集

自从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始对流落在民间的有关农业的文物开展抢救性征集活动的消息见诸媒体以来,许多人就持有这样的疑问:“什么叫做农业文物”。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助理邓志喜说:“我们这次征集的重点,是独具地方、时代和民族特色且保存较完整的农业旧物。”

为了加深对“农业文物”这一概念的理解,记者在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部负责人的陪同下看了刚刚征集上来的部分文物。除了为数众多的石碾子、石磨、犁、斗、升等旧式农具和储粮用具外,还有农民证、承包书、土地证、工分册、宣传画等原始证件资料。一位家住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名叫许绍昌的老人捐献的一厚沓票证最能说明问题,这些票证包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的劳动手册、投资及预分手册,各类供应证、购货证。

林正同表示,这些旧式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民俗遗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极具历史研究价值。虽然他们的时代大多数并不久远,很多是解放前后的产物,但长期不受人们的重视和保护,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的不断改善,这些民俗物品正在逐渐消失,如不加以抢救,能说明这段历史的实物资料就会愈来愈少。保护传统文化不仅要注重古代的文物,还要注重近现代遗物的收藏,他们同样是中国农业文化继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农业文物征集十年艰辛路

谁都知道,展品和馆藏文物是任何一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到现在为止,中国农业博物馆的藏品总量达10000多件,馆藏文物总量2000多件。馆藏的1400多件中国传统农具,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为全面反映中国农具发展全貌的系列收藏。虽然这些馆藏文物,对于一个国家级博物馆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当初每一件文物的得来都是十分不易的。

当年,农业博物馆建馆可谓白手起家。当时库房没有多少有价值得文物藏品,文物来源主要是从各省文博单位和文物商店借调,也有部分个人捐赠。

最近两年,许多博物馆认识到通过民间征集,个人捐赠,在适当予以奖励的方法是文物征集集中一条形得通的路子。

馆藏文物折射农业进步史

引进这次农业文物大征集热的馆藏文物展的规模并不大,总共展出的文物不过300余件,而且基本上都是古代文物的展示。不过,展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三级以上文物,他们的集中展示,足以折射出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概貌。

进入馆藏文物展的展厅,最吸引人的是一尊高达74厘米的东汉陶俑,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反映东汉时期庄园经济“兵农合一”的珍贵实物资料。

太阳山水纹彩陶壶

东汉陶俑
新石器 折纹形陶罐
陶鬲及模拍
彩陶鼓

中国农业博物馆表示:

欢迎个人收藏家向我们提供捐赠。一件或几件农业文物放在您家里可能只是不成系列的旧物,但放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却可能再现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上已经被人淡忘的一幕。

中国农业博物馆征集电话:010-65018877-2220  

载于《中国收藏》2001年11号  总第11期